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师资队伍 > 专任教师 > 教授 > 正文

刘衍玲

发布时间:2015-01-24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站编辑

审核:

浏览次数:

 

刘衍玲,女,羌族,出生于19759月,四川汶川人,中共党员。

       19986月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系毕业,获教育学学士学位。

       20016月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方向毕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20076月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方向毕业,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2001年硕士毕业留西南大学任教。

       2007年被聘为副教授、硕师生导师,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

       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学习。

       2017年2月至2017年6月,在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学系访学。

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美国密苏里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教育学院访学。

2019年被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关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媒体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

现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秘书长,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与团体辅导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新媒体对青少年攻击性和亲社会性的影响。先后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等科研项目5项,在科学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学术著作8部,主编、副主编、参编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4套,在《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西南大学学报》、Aggression and Violent Behavior、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Frontiers in Behavioral Neuroscience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2008年曾荣获重庆市三八红旗手称号。近年来,先后在重庆、四川和贵州等省市20多所中小学开展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与研究,尤其在学校文化设计与建设、校园心理剧、心理班会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等方面的实践应用研究得到了中小学的充分肯定,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社会影响。

 

近五年发表的论文:


1.      Yang, Y. , Cao, S. , Shields, G. S. , Teng, Z. , & Liu, Y. . (2016).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rumination and core executive functions: a meta-analysis. Depression and Anxiety.

2.      Teng, Z. , Liu, Y. , & Guo, C. . (2015). A meta-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esteem and aggression among chinese students. Aggression and Violent Behavior, 21, 45-54.

3.      Yanling, L. , Zhaojun, T. , Haiying, L. , Xin, Z. , & Dezhong, Y. . (2015). Short-term effects of prosocial video games on aggression: an event-related potential study. Frontiers in Behavioral Neuroscience, 9.

4.      Liu, Y. , Lan, H. , Teng, Z. , Guo, C. , & Yao, D. . (2017). Facilitation or disengagement? attention bias in facial affect processing after short-term violent video game exposure. Plos One, 12(3).

5.      邵嵘,滕召军,刘衍玲.暴力视频游戏对个体亲社会性的影响:一项元分析[J].心理科学进展,2019,27(03):453-464.

6.      孙钾诒,刘衍玲.非暴力视频游戏中竞争情境对玩家合作倾向和攻击倾向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9,35(01):32-39.

7.      刘衍玲,张小童,刘传星,唐蕾.亲社会视频游戏接触对中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1(06):44-50.

8.      代欣然,刘衍玲,刘帮国,付波.校园心理剧助力中职生心理健康发展[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35(05):54-58.

9.      肖书惠,陈苑,刘衍玲,郭成.我想当个好组长[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06):75-80.

10.    赵小云,张琳雅,缪华灵,刘衍玲.高中生的生活满意度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学业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4(06):78-84.

11.    何灵玲,杨益,杨茗涵,龙维,刘衍玲,郭成.我的绿野仙踪[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21):68-75.

12.    武婷婷,阳希,刘衍玲,郭成.校园心理剧的常用技术及应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18):29-31.

13.    杨发辉,刘宇真,秦倩倩,朱为,刘衍玲,郭成,齐乐,申荷永,殷潇潇.认知行为治疗干预替代性创伤个案报告——以一位汶川大地震救援者为例[J].四川精神卫生,2018,31(02):119-121.

14.    王卫,张小童,刘衍玲.精致化办学的实践路径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18(05):43-45.

15.    邓凤鸣,李玉莲,刘衍玲.巧借角色,进行心理投射——“小鸟与大海的对话心理辅导课课例解析[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33):30-33.

16.    郭成,杨玉洁,李振兴,刘衍玲.教师自主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领悟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9(06):141-147.

17.    张大均,刘衍玲.师德建设的关键:促进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化[J].教师发展研究,2017,1(01):50-55.

18.    刘衍玲,廖方新,郑凯,黄俊锋,郭成.家庭暴力代际传递:类型、理论和影响因素[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2(06):201-209.

19.    张一,陈容,刘衍玲.亲社会视频游戏对国外青少年行为的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16,24(10):1600-1612.

20.    刘衍玲,陈海英,滕召军,杨营凯.网络暴力游戏对不同现实暴力接触大学生内隐攻击性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6,38(20):2248-2252.

21.    杨营凯,刘衍玲.抑郁反刍的认知神经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6,24(07):1042-1049.

22.    廖方新,刘衍玲,郑凯,黄俊锋.手机媒体——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21):7-10.

23.    滕召军,刘衍玲,兰海英,张鑫.中职生神经质与攻击情绪认知:特质愤怒的中介作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0(08):112-117.

24.    滕召军,刘衍玲,郭成.暴力电子游戏对攻击行为的影响及其争论[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31(04):494-502.

25.    刘衍玲.小孩的情书”,大人的情疏”[J].中国德育,2015(01):9.